制冷設備的消聲與 隔振方法
發布日期:2018-12-05 閱讀數量: 原創作者:冰創制冷
為降低空調、制冷系統對姚鄰房間 的噪聲干擾,除了控制設備沿通風管道 傳播的空氣噪聲和沿結構傳遞的固體 聲以外,還需要減低空調制冷設備透過 機房圍護結構傳播的噪聲,以及減低機 房內的噪聲,為設備管理操作人員創造 允許的噪聲環境。為此,在進行設備消 聲與隔振設計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制冷 設備機房的噪聲控制,其內容主要包括 如下幾方面。
一、機房噪聲控制的設計準則和要求
各類機房,包括通風空調機房、冷凍機房等在做噪聲 控制設計時應遵循下述設計準則和要求。
1機房噪聲控制的設計準則
各類機房需要在總平面和建筑設計,就考慮到噪聲 控制的問題和措施。
應選擇低噪聲的設備并盡可能降低聲源的噪聲,這 是積極的措施。
需要綜合考慮機房的噪聲控制措施,合理選用吸聲、隔聲、消聲、減振、阻尼等各項控制技術,使之達到良好 的技術經濟指標。
在確定噪聲控制措施時,應考慮空調、制冷的工藝要求和所處環境的特點,如溫度、濕度、防塵、防腐蝕、防火和室內裝修效果等。
噪聲控制措施中所確定的構造和材料,應便于加工 制作與安裝、耐久和價廉。
2機房噪聲控制的設計要求
機房的圍護結構,應具有足夠的隔聲量,使與機房毗 鄰的房間,能達到允許噪聲的標準要求。
為保護機房內操作工人管理人員的聽力和健康,機 房內工人操作位置人耳處的8h等效連續聲級不超過 85dB。若因技術經濟條件所限,而難以達到時,更大不允 許超過90dB。
為確保生產、語言交流和不影響工作效率,對于 各類機房的控制室,其室內噪聲A聲級值應不大于75dB, 若有電話通信要求時,盡可能控制在65 — 70dB。
為防止類機房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干擾,應使圍護 結構的隔聲量(主要是門和窗)足以使周圍環境達到所在地 區的環境噪聲標準。
二、空調、制冷設備機房位置的選擇 和防噪聲規劃
1、機房的位置通常由用地、建筑類別、系統形式、 設備大小和所占的面積及控制噪聲等多種因素所確定。因此需要權衡利弊,進行綜合考慮。
2、從控制噪聲的觀點出發,機房應遠離空調用房 和有安靜要求的房間,單獨設置在建筑用地的地下室 內,這樣就可使機房對毗鄰房間和周圍環境的噪聲干擾 減少到更低程度,同時又能增加系統的自然聲衰減。但 這種配置方式應注意送風、回風通道和消聲器在地下部 分的防潮和防水等問題,否則將使聲學性能降低甚至完 全失去其消聲作用。
3、在大型公共建筑申,都設有地下室,在地下室 內配置集中的空調、制冷系統的各種設備機房是較適宜 的。當對各類設備進行消聲和隔振設計后,圍護結構的 隔聲一般都不成問題。但應注意機房與電梯井的相對位 置。如果機房與電梯井沒有隔聲處理,機房噪聲可通過 電梯井傳至各層。此外,新鳳人口處應根據所在區城周 圍環境噪聲標準的要求,進行消聲處理。
4、機房開向走廊或通道的門,僅采用隔門是不夠 的,都應設置隔聲”門斗"(聲閘),或設雙層門。
5、機房的墻體和樓面需要具有隔聲能力,足以達 到室內的允許噪聲標準。
6、機房內各設備的管道孔處,都應進行消聲處理。
三、機房內的噪聲減低
降低機房內的設備噪聲,即從聲源處控制噪聲是積 極的措施。在機房內減低噪聲的途徑有吸聲和隔聲兩 種。下面以吸聲減噪為例介紹機房內的噪聲減低。
吸聲減噪是控制機房噪聲的常用措施。它是通過室 內各界面的吸聲處理,減少反射聲,増加室內總吸聲 量,達到減低室內噪聲的目的。
在室內任一位置上,除了接收到來自設備的直達聲 以外,還有經界面(墻、頂棚和地面)多次反射而形成的 混響聲。由于混響聲與直達聲疊加的原因,使室內聲級 比相同聲源在室外的聲級有所提高,其提高量與室內界 面的吸聲性能有關,理論值可達2odB。
由于吸聲減噪僅能降低混響聲(即多次反射聲)不能 降低直達聲。因此,在采取吸聲減噪措施時應注意如下 幾方面:
1、當機房遠離空調用房,或單獨建于地下,降低機房內的噪聲主要為操作工人免受強噪聲干擾,且 機房體積又很大時,室內不必進行過強的吸聲# 理,甚至不進行處理。因為工人操作離設備很近, 接受到直達聲很強,但時間較短,而吸聲處理僅能 降低混響聲。在這種情況下,應使控制室與機房有 較好的隔離。
2、當機房建在建筑物內,毗鄰需要安靜的房 間,則不論機房大小或設備的多少,都應進行較強 的吸聲處理,一般可降低噪聲6odB左右,這對消 聲和圍護結構的隔聲都是有利的。
3、吸聲減噪處理中需要考慮噪聲的綜合治理, 如盡量采用隔聲措施(隔聲間、隔聲罩、隔聲屏障 等),再輔以吸聲減噪處理,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同時又降低投資。
4、吸聲減噪只有在室內混響時間很長的條件 下,才有明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