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鏈看國內冷庫廠家未來發展
發布日期:2018-11-19 閱讀數量: 原創作者:冰創制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鏈市場發展迅猛,隨之帶起了冷藏保溫車的市場需求。就目前來說,制冷市場非常宏大,涉及范圍也非常廣,大到國防、化工、畜牧水產漁業、肉類加工、食物,小到菜籃子及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
提起冷鏈,多數人會想到的是承擔運輸義務的冷藏車,其實冷庫在冷鏈產業上也起著重要作用。
按照中冷聯盟制訂的《冷庫標識》六大庫容溫區分類,對全國已經投入運營的冷庫中止信息采集統計。冷庫標識標準是:低溫庫(恒溫庫)5~15℃、中溫庫(冷藏庫)5~-5℃、低溫庫(冷凍庫)-18~-25℃、速凍庫(急凍庫)-35~-40℃、深冷庫(超低溫庫)-45~-60℃、氣調庫(保鮮庫)5~-2℃。
我國自1955年開始建造座貯藏肉成品冷庫至今,已有60年歷史。近幾年來,國內冷庫建設速度發展迅猛,集中分布在蔬果主產區以及大中城市郊區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主要的運輸口岸的冷庫需求量也比較大。隨著科技和產業規模的發展,對冷庫噸位,規模和形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的冷庫區別于過去傳統概念中的冷凍儲藏倉庫,它以全新的建筑理念、模塊化、工廠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庫類修建的建造方式及運營方法。2013年年底,中國倉儲協會在??谂e辦的“全國冷庫建設與運營研究會”透漏,我國現有冷庫為一千九百零七萬噸,未來三五年還要增加一千萬噸,市場預估有三千萬噸容量。
分析以往數據,2014年的冷鏈物流的總額在3.74萬億,冷鏈需求在10488萬噸,冷鏈物流增加率為百分之18。我國目前處于經濟增加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革新開放攻堅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但2014年我國冷鏈需求規模抵達1.05億噸,冷鏈物流市場全體增加率抵達百分之18,特別是農產物冷鏈“更先一”與“初一”,冷鏈電商時代,冷鏈物流已經成為新的增加點。但是,我國的各類冷藏庫,不論規?;蚬τ?均以按土建工程的方式建造,而且如今這種方式仍占主導地位,這種修建結構不合理,不適用于現如今的冷鏈物流運作方式,需要進行冷庫資本的整合和新建。
大力扶持
近幾年對冷鏈產業給予了高關注度,并相繼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并提出要求:各地要“快速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在主要產銷區再建或改建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加強冷藏保鮮、衛生、質量可追溯、檢驗、檢測等基礎設施。2010年上半年,發改委《農產品冷鏈物流計劃》,計劃中明確規定:到2015年,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要由現在的百分之5、百分之15、百分之23提高至百分之20、百分之30、百分之36以上,基本完成成倍增加。此外,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藏運輸率要由百分之15、百分之30、百分之40提高至百分之30、百分之50、百分之65左右。
新頒布的《食品法》,被稱為“史上嚴”的食品法,對于各項食品都做出來更為嚴格的規定。除了在源頭上做好品質把關,在運輸過程中也要獲得保證。因此對于冷鏈中的各個環節都嚴格要求。
冷庫未來的市場需求分析
冷庫是冷藏業展開的基礎,是冷藏鏈的主要構成部分。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國農產品大幅增產和速凍食物極速增多,對冷庫建設需求越來越強。冷庫市場也因此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主要表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冷鏈市場持續走高
對食物的重視進一步升級,中產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對冷鏈產品和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和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理念的認識逐步加深,冷鏈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4年無論是地方等各級部門,都了冷鏈相關政策,從這一點上充分顯示出:自上而下重視冷鏈發展,公平的冷鏈物流競爭環境會越來越好。
二、生鮮電商發展迅速,生鮮產品需求日趨擴大
我國生鮮品年總產量約7億噸;冷凍食品年產量逾2500萬噸,總產值逾520億元;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冷凍、冷藏企業約2萬家,從業人員250萬人。截至目前,我國共具有2500多家規模以上的肉類食品廠,年產肉6000萬噸,且產量以百分之5的速度在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速凍食物品廠2000多家,年產量逾1000萬噸,并每年以百分之20的幅度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冷飲企業4000余家,年產量逾150多萬噸,且每年以百分之7上下的速度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乳品企業1500余家,年產量800萬噸,且每年以百分之30上下的速度逐年遞增;水產物產量4400萬噸,且每年以百分之4的速度逐年遞增。保守估計2015-2016年生鮮電商分別增速百分之100、百分之75,對應2015-2016年銷售額521億、911億,增長速度十分迅猛。生鮮電商的發展關鍵在于產品的冷鏈物流水平,更先一和后一配送的綜合性差異化服務體驗將是生鮮電商的競爭關鍵點,而如今的冷鏈物流企業服務還未形成產品化,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冷鏈基礎建設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三、新興醫藥冷鏈助推冷庫樹立力冷庫建設
隨著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為主體的冷藏藥品冷鏈物業也獲得了展開。絕大多數生物制品需求低溫方法保管與運輸,要求冷鏈質量更高、標準更嚴峻、操作更規范,冷鏈也成為生物制品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在中國,冷藏藥品營業額一般占中國醫藥企業藥品總發賣額營業額的百分之7~百分之8,上升趨勢明顯。根據官方數據統計,2010-2014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從6750億元增加至12413億元,年均復合增加率為百分之16.5。因為人口老齡化、負擔能力增強、健康意識提高等多個要素影響,我國醫藥市場仍將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預計超2.2萬億元。在此背景下,醫流市場將帶給醫藥冷庫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城鎮化成為冷庫展開的催化劑
中國每年易腐食品損耗率高達百分之20-30。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動,易腐食品的消費量在城鎮的比例就高達百分之76。根據中國人口和計生委表示,從2011年至2015年時期,城鎮生人口將超7億人,人口城鎮化率將逾百分之50(200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百分之46.6)。城鎮人口對保鮮產物的需求將進一步拉動對冷庫基礎建設的投資。
冷庫市場疾速發展帶動冷藏車廣大市場
顯而易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鏈和生鮮電商的高速發展,以及和地方對食品帶來的負面影響高度重視,冷鏈倉儲和運輸正在被推向風口浪尖,許多主要地區正在修建大規模、高水平、高規范的冷鏈物流倉儲和運輸企業。另外,近年來冷鏈物流產業規模及政策的扶持和行業標準的逐步,層面開始從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使我國冷鏈物流業上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
綜上可知,我國未來冷鏈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冷鏈的大快速發展也將直接帶動冷庫的市場需求與之相適應。